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一种道德的实践,这种实践是一个“多重世界”,这个世界当中体现人类文明的积淀,包含着人的理性、人的情感、人的道德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种体现,对于参与活动的个体而言体现的是他的精神世界隐性构建,公共生活规范(道德)的习得。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活的灵魂”,它以动态的形式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活动以集体生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各种关系的“场”,在这个人际“场”中,学生自主地体验到了规范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服从规范的约束。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输灌与强制,最大限度的突显的教育的自愿与自觉功能。
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与教育氛围有一定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创造教育氛围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并不仅仅指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文体表演活动,还包括为师生(本节重点讲学生活动)提供一切自我体验的机会。可以是多人参与的,也可以是一人参与的。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的是在改变学校生活的环境,是以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是同过生活环境的变化来陶冶学生道德品性培养学生的才能兴趣。
“预则立,不预则废。”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一定要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有组织就是指学校要有专门的机构来领导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否则就会杂乱无章,不但达不到相应的道德教育与能力培养,相反还会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计划是指学校的文化活动既符合本校的文化活动统筹方案,还要符合国家倡导文化活动方案,“两案”合一才能实现国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整合。这样就可以实现国家教育的统一要求与学校教育的个性化统一。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想取得持续效应,必须将文化活动上升“课程”层面去操作,将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当做“校本课程”来建设。要系统的考虑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形式、活动的操作、活动的评价等内容。作为“校本课程”潜在含义之一就是要有“精品意识”。文化活动的开展定位要高,切忌烂而全。
校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活动的开展必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尔伯格认为,过早或过迟的把一些东西给学生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所以次前提下,要最大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文化活动中体验收获,在活动中实现学生“内”“外”世界和谐统一与有效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学校隐性教育环境的显性构建,是淡化教育痕迹突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至少要思考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时代特征,预测未来需要。“教育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人过明天的生活。”这是我们曾经的认识,要让“今天的人”过好“明天的生活”我们就必须要有前瞻性的眼光,要培养出具备明天社会需要的人才。正如朱晓宏教授说的那样“教育要面向未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头,不在简单的为已存在和存在的社会培养人才,而要真正为一个尚不存在而行将出现的时代培养人才。”
2.面对多元时代,在坚守中创新。面对多元的社会现实既不能抱残守缺,孤芳自赏;更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我们必须坚守传统的精华,在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因为世界的一体化并不是消灭差异性,而是对差异性的彰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多元时代需要我们的思维形式由以前“二元对立”必须转化为“多元思辨”,在“思辨”中前行。
3.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要在“活”中“动”。校园活动的生命力就在其“活”,只有形式活泼内容灵活的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动”就是主动,自动,只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才是学生的活动。
4.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活动只有在其生态系统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离开了具体的生态系统很可能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要想让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上升到“校本课程”的层面进行系统构建。
营业时间: 主营业务:
周一至周五:9:00—18:00 视觉设计 展厅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周六、周日:9:30—17:30 活动策划 办公空间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