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过火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明建设。在激烈的教育竞赛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校园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其他工作有必要依附于教学工作。的确,教学质量是反映校园工作水平的重要因素,但用教学工作替代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维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杂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高一级校园和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点、缺乏健全品格的“变形”人才,反过来也影响着校园本身的社会形象。
误区二:突出准则管理而忽视文明熏陶。一些校园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在抓精神文明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准则管理,重视准则约束,而不重视营造文明氛围去诱导学生,没有把准则管理提高到文明层面来建设,导致管理工作只能是管得了当面,管不了背面,学生没有真正从思维上解决问题,反而对执行准则抵制、反感乃至两面三刀。
误区三:误解文明内涵而忽视校园现实。认为“文明”是个大概念,博大精深,一所校园搞文明建设只能是蚂蚁撼树,校园小天地既没有开展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也没有可行性。殊不知“文明”一词有“文治与教化”的意思,文明是人类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对人本身的改造,有人的社会活动,就有文明的建设与创造。
误区四:热心庸俗名利而忽视人本情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把人生抱负、品格完善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因而对校园文化建设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乃至投合部分人寻求时髦的心理,将校园文化建设庸俗化和名利化。另外,许多校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缺乏个性,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内在有机的连贯性,更谈不上校园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误区五:重视校内活动而忽视社会实践。一些校园校内各种文明建设活动搞得风风火火,可在社会实践环节上却呈现了“一头轻”的问题,不能掌握好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实践间的内在联系。还有人忧虑学生禁不住社会上呈现的以金钱名利为搬运的拜金主义思维的侵袭,就人为地制作“教育真空”。
营业时间: 主营业务:
周一至周五:9:00—18:00 视觉设计 展厅设计 商业空间设计
周六、周日:9:30—17:30 活动策划 办公空间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